2014年8月13日星期三

走过了的都是好的

忘了是谁,好像是一位叫帕斯卡的哲学家说过:世间的悲剧就在于一个人不能好好地留守于自己的房间。

而我想,我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故事剧情也逐渐朝悲剧的另一端延伸了。开始耐不住被空间局限的无力感,纵而向往广大范围的探索流浪。即使一个人在大城市趴趴走也不觉心慌难安了。我反倒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时刻,一种提升自我的很好方式。


像上了瘾般来回行走,变换空间。不担心迷路,不在乎走失。图画里那些调不出的颜色画不顺的线条,Presentation时因为词穷而停顿语无伦次的僵局,Group Assignment被人放鸽子打后脑勺的愤怒,脸书那些已读不回的信息,谩骂嘲讽赞不赞什么的都不挂心了,心里一件烦事都没有了,简直舒坦地要死了。这些好处都归因与行走。

不过一时之间走远了一点,是无需太过紧张的。揣紧外套(形影单只需要借助这样的方式获得安全感),双手搭着口袋(尽量维持这样姿态使自己在陌生人的眼里显得没那么不安)在人头攒动的列车厢里,在街头的匆促步伐里,在公路的急速奔驰呼啸里,观望大城市下小市民的百态缩影,回想那些列车窗外忽闪而过的风景,复刻脚下那些踏过的石路脉纹。

Learning wherever you are.
无论写作还是绘画都好,都是需要长时间伏在桌前埋头苦干,会有种被困住的感觉,所以觉得自己还挺需要出走的,而走路的必备良伴之一便是耳机。还极需要音乐来安抚处在生地的焦虑。



本地国立大學放榜日,脸书一阵热闹。那些一直以来都在脸书长期潜水未有任何动态的朋友们,终于有所动静了。一个个把入取通知的页面直接屏幕截图发放消息说自己被哪所大学入取了,然后帖子底下的留言板不出所料地满是一片祝贺祝福留的淹没。看到这里,不禁回想自己当初被拉曼大学入取的时候好像没这般如此兴奋。也许那时早就预料到结果,也许没经过百般挑选试炼。难道,凡不是得来不易的东西都显得举足轻重吗。

曾坦言自己害怕出外闯荡,最多只想在脚踝上系根绳子出外走一遭的平凡人,如今也成功被获入取,就要离开故乡到外地展开新生活了。聊天室发祝贺词的时候,亦不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是否喜忧参半,还是怀有期待呢。还记得那时的我们,都不知道彼此最终结果会是怎样。然后现在呢,如果早能预知未来会怎样结局就是否会不一样一些。
是啊,沒有人被強制放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运转著。你终将离开,就像你终将到来那样。从前眷恋的事物,还是讨厌的事物,还是重复做着同样事物的的日子,都还是过去了。过于沉溺过往,就无法满足未来的回赠,沉溺不了过往,就没有回头可能。

最近都在反复看着儿时最喜欢的动画片《哆啦A梦》。果然我是个留恋过往的人。漫画主角大雄尽管一无是处一事无成却还有那个总是处处为他着想替他分忧的哆啦A梦,还有一群彼此互相陪伴成长一起历经数次冒险拯救世界的小伙伴们。我想,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真的很棒。毕竟生活太不容易,总是处处碰壁历经挫折,哆啦A梦这只万能的机器猫应该是不少人的憧憬。

网上有流传说哆啦A梦的最终结局是哆啦A梦还有那些大雄的小伙伴们都只是大雄对于生活过度绝望而幻想的虚影,现实生活里出了大雄的妈妈其他的角色都是不存在的,是这样嘛?虽然有人说这个只是网友捏造出来的谣言,真正的结局是哆啦A梦出了故障再也无法复原而大雄为了修复哆啦A梦发奋图强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学者,两种版本的结局我当然是比较喜欢后者,比较励志。



尽管如此,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这些动画总会有种莫名忧伤。也许,现今再也找不到这些一套套有感情有意義角色有血有肉劇情不當觀眾是白痴的卡通。《哆啦A梦》、《数码暴龙》、《神奇宝贝》等等。实在庆幸童年有这一班主角陪伴,可以在这么一个由友情和勇气编织成的异想世界里渡过。

感谢它们陪我走过人生一段再也美好不过的岁月。

处在异地的这些日子里,生活的方式一再更换,却没有一个相同。期末考将近了,又一个学年要过去了。过不了多久又要开始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遇见一批新的人们。那些不如意都事过境迁,重新拾起一切顺遂的希望。

要相信后来我们都会好好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