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3日星期三

没人爱?那么就自爱


  
 红色绸幕缓缓被掀开,一个人不疾不徐地走出来。此人长相一般,西装革履也无法为他增添半点迷人魅力。但在聚光灯的笼罩下,他还是唯一的焦点。台下的掌声稀稀落落,但他丝毫并没有为现场如此冷淡的反应而士气大挫。伴奏的乐声响起,他深吸一口气,微微张开嘴,准备开始歌唱。
  
  乐声渐渐淡去,也就在刹那间,一阵毁灭性的歌声自他的喉间涌出,把来不及终止的音符都打落下来,重重地砸在舞台上。台下的观众也被他的歌声轰得措手不及,争相掩耳。顿时嘘声四起,他成了臭鸡蛋、臭皮靴、臭袜铺天盖地攻击的目标。但他不惊慌也不恼怒,更不理会那满头蛋壳蛋汁、满脸被皮靴砸重的淤青、满地零乱的臭袜。他依然气定神闲地继续他的独唱,仿佛台下的咒骂与倒彩并不存在。
  
  对于此人的行为,我真想给他一个鼓励的掌声,或热烈的喝彩,非常非常地想。为什么?只因为他那厚脸皮的执著与不怕死的勇气打动了我。
  
  大概人类一直就是这样脆弱的生物,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言语与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总是以有感情的拥有和那些无感情的拥有做些单项交易。

 什么是有感情的拥有?尊严、自我、勇气、信念。
 什么是无感情的拥有?瞩目、人气、荣誉、财富。
  
  交易成功,你若赠我阴天,我也觉得邪恶的你也是善良的;交易失败,你若赠我晴天,我也觉得善良的你也是邪恶的。
  
  社交网络对自我宣传的造神的确有着非常促进的作用,很多人沉迷其中已成病态。为了在面子书上获取高赞数,不惜疯狂自拍吸眼,仰或抢发议论某些热门话题,去迎合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感兴趣的东西。如此痴迷不悟,都不过是为了一个“赞”到最后,慢慢被同化,慢慢坠落,就变成了那些所谓虚伪的人们。通常赞数的高低取决于这三样东西:人气、人缘及人情。如果得到的赞数非常高,整个人就会感觉飘飘欲仙,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受欢迎程度就像明星那样。如果得到的赞数非常低,整个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深感自卑,觉得自己默默无闻。
  
  什么时候,我们的喜怒哀乐也要被赞数左右?为什么就不能学会坦然面对呢?
  
  偶然在电视上看过这么一个采访报道。张吉安,相信大家对此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吧。此人的身份除了广播员,也是名行为艺术家。在人头攒动的街道,他将自己的半张脸涂抹上红粉,以其戏剧装扮回荡在黑瓦白墙之间,跳着一些只有自己知晓的舞步。试想想,一个大男人,浓妆抹艳的打扮已经够吓人了,还有做出那些稀奇古怪的动作,实在叫人惊讶。旁人总是笑他太疯痴,他却笑人看不穿。认为自己只是以古代的形象再配上民俗的乐器,把当地独有的风俗与文化带入他的行为艺术表演里,来看这人间四月天的种种课题。
  
 我虽然没有被他的行为艺术表演所折服,但我还是很佩服他的勇气。即使面对千夫指,他依然固我。也许对他来说,别人的肯定与支持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像他那样孤芳自赏呢?
  
 学会自己给自己激励的话语,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没有那些“赞”,我们也可以一样活得很好。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一种逃避。但我认为这并非出于夜郎自大的无知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珍重。

 没人爱?那么就自爱。自我沉沦,又何必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